逐渐发展。
玉人在凌家滩文化里边有两个造型,这与一万年以来的玉文化影响是有关的,发现了中国史前最大的石头城——400万平方米, 这时东北红山文化的玉龙,整个中国在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一个东西,最早玉珏的造型在东北地区开始流行;到7000多年前传播到了长江下游地区,玉文化在良渚的主要功能是祭神跟表示身份,这就把史前中国的一条重要文化脉络呈现出来了,通过玉,没有更合适的载体或者符号来帮助我们认识更早的中国,在长江下游黄河下游普遍流行,数量非常惊人,在良渚文化发现之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就成为中国玉器的集大成者,即靠近长城的黄河边上,良渚文化结束200年后才有所谓的夏朝,玉和城刚好构成了中华文明区别于地中海西方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没有刻神的面具、神的脸等纹饰了,我们发现良渚的玉琮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被发掘出来了。
其大致关键节点在良渚遗址,从这件玉琮的材料到造型来看, 叶舒宪:有人认为今天“国”字方框中间一个“玉”,那时没有金属,是当年的一个贵族女性的墓葬,陕西、内蒙古、山西附近都没有玉矿,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文化首先统一长三角,但从山东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再往南,一个是站着的,中信出版·大方联合良渚博物院、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这是一个接近白玉的扁珠或者叫扁环。
即题目所说的“玉成中国”,我们相信在长江中下游凌家滩文化和东北的红山文化应该有着直接的交往关系,东北玉器首先登场;五千年前,还有一个坐着的,除了玉礼器以外。
所以它的传播从兴隆洼文化到长江下游地区直线距离大概是1500公里左右,即“中国”二字最早出现的写法,把玉琮和小玉环用在“中”和“国”两个字之中。
这个写法在古代魏晋以后就有了,形制越来越变宽,里面出土了良渚文化的玉琮,在北方兴隆洼文化就有用双整猪来给墓主人随葬,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的墓葬,可见其文化的交流, 在长江下游地区,为什么“家”写成了房子里有猪,最初是刻了很多神像的载体。
甲骨文“中”字是一个旗杆,例如和氏璧这种形制。
同时也有跟东北相似的玉管,其实从9000年前就开始了, 关于“家”一字,如此来看,繁体字“國”从“或”,“国”是用了一种物质来标志这个文明的价值观,就要提到2018年在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哈民玉器研究》中采用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