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地理位置。

中国网9月23日赤峰讯(记者 苏向东)继“中华第一玉龙”红山碧玉龙之后,红山文化考古再次惊艳世人!

9月22日,红山文化多个“首次”考古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 ——‘红山文化’命名 70周年研讨会”上发布:内蒙古赤峰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基本涵盖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大部分类型,填补了内蒙古地区考古出土玉器研究的空白。其中一件长15.8cm、宽9.5cm、厚3cm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百年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玉猪龙。
23日,中国网记者跟随考古专家,前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遗址现场,为读者揭秘解读这些考古重大发现。

冢内大墓出土的至今体量最大的玉龙。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现场一:
“最大玉猪龙是在这个墓穴发现的:
墓主人头东脚西,双手被捆绑”
从赤峰市向东驱车2个多小时,于11时左右到达敖汉旗下洼镇八旗村。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就坐落在村北1.5公里处。
正值中午时分,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元宝山脚下,历经6000年岁月的积石冢静寂无声,只有阵阵秋风轻轻拂过。

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发掘全景

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北部圆冢(由北向南)。
记者看到,元宝山积石冢遗址所在位置,北部是向上的延伸坡体,东北为二凳山,东西两侧分别为元宝山、四棱子山。南部坡下为东西向流经的教来河,隔河远望,坤天皋山、开花山、九头山等九座山峰绵延如屏障。三面环山、一面向水,且背山面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选址非常讲究。

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考古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党郁在考古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党郁告诉记者,这是刚刚完整揭露的一座红山文化积石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
今年5月,考古部门对元宝山积石冢启动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已明确该遗址是内蒙古首次发现的集墓葬与祭祀为一体的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建筑遗存。截止目前,累计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座、石堆3座、灰坑1座、祭祀坑1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

最大的玉猪龙就是在这个墓穴发现的。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最大的玉猪龙就是在这个墓穴发现的。”站在遗址北部圆冢区域一处带有台阶状的墓道边上,党郁用手指向下面一个竖穴土坑石棺墓。土坑很深,墓穴四周散落着大小不一的青色石块。
“出土时,墓主人头东脚西,双手被捆绑。”党郁说,这种墓葬规格较高,随葬品多为代表墓主人身份的大件玉器,如玉猪龙、斜口筒形器、玉冠饰、兽面带齿饰等。
“还不能断定墓主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人骨遗存时间太久了,需要进一步通过DNA等科技手段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