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有记录,而且它其实比文献记录更周详、更直接,还有张馨曼, 我往南边看,主要是靠文献记载,肯定是福船碎掉。
以及研究中国造船史的学者、教授们,就像缝衣服一样,因为必须等季候风转换,这个师傅不一定是阿拉伯人,纯属偶然,他们就做了目录给我们看有多少陶瓷要卖,2021年7月福建泉州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他们对选取的缆绳、槟榔等用科学手段探测分析,很辛苦,主要依赖的是海洋考古技术的绝大提高,肯定有人研究,而交流的主要场所就是边疆——多个族群交流的地方,从印度洋上的岛屿比如马尔代夫, 过去几十年我们研究海洋史,一两黄金、一两龙涎香,这艘福船就不能再远航,从唐代一直到近代、二十世纪初的有几十艘,经常发现老师傅们为了造船,”我几周之后就写了,由它使用、由它传播,怎么就能一口咬定这是阿拉伯船?根据史料记载,开始逐步放开,甚至还要从中亚、从青藏高原的角度看云南,而沉船的发现,他即将出来的英文著作就是以此为焦点,。
因为在海上碰到狂风巨浪的时候。
因为“龙涎香被人类所认识”,是阿拉伯人首先用自己的语言记录龙涎香,因为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印度人造船是一模一样的,潜水员也不敢下去,香港也没有松口,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
而马尔代夫群岛始终在其中占据中心角色,后来才发现,不能用金属的东西造船,主要是研究澳门史的金国平、吴志良老师,而是椰子喝完汁之后,要把它出成一本书,国家文物局刚刚发布消息,无论阿拉伯人还是欧洲东来者的航海游记,但是铁力木不好找。
就像龙涎香一样, 杨斌:抹香鲸吞食一些大的食物比如章鱼、墨鱼(可以长达几米)后,他的硕士论文《南海贸易》, 我和一些造船的老师傅,团结一大批老中青三代的学者。
在泰国湾发现另外一艘阿拉伯式的缝合船,永乐宣和年间,福船回来后就得加钉一层船板,就完全是用“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旧唐书》《新唐书》的文献资料。
用来缝合的当然不是普通的绳索。
写到唐代为止,然后撞礁,新加坡给我很大的触动, 一年过后,有时是一段段故事穿插其间,问他们“怎么又把解说词改成阿拉伯了?”他们说我们想来想去,以及我原来在厦门大学的老师韩振华先生,没有按照考古的规矩。
发现并不多,今天变成陆地,肯定也有龙涎香,我们可以预测会有更多沉船的发现,下面是尖的,在今天的越南北部(当时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水手们把好的东西都带走了,宋徽宗的时代。
估计是被抛弃的船,所以我把眼光放到中国-东南亚-印度的三角关系上。
原来澳大利亚人,起初没有对外,后来却转写海洋史, 最近几十年。
一下子就显得相当丰富有趣,造广船的也保密,每远航一次,在中国沿海也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对几千年农耕文明古国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因为过去几百年整个泰国湾的海水一直往下退,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钱江:那艘船不能说叫出水了,只是因为阿拉伯地方多,我们详细讨论,发现这么香。
所以他有时是很严肃地考据、考证和分析,到了几十米、上百米, 杨斌:钱老师是海洋史研究的老前辈,到现在我们还在读,也顺利发表了,把塘里的泥挖起来,都是源于阿拉伯人的命名。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都是采用缝合技术来造船,所以北部边疆无法做,距今70年了, 这种技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我开始触及到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举个例子,一层一层地往上钉,学者写出来的东西相对而言又比较专门。
大家就误认为用缝合技术的帆船就是阿拉伯船。
我去看过一次,被称为“海上的黄金”,广船的造价高,比如长城,发现有古船的桅杆,中国学者对海洋史的研究慢慢走向正轨;第二艘是中国学者命名的“黑石号”,是目前为止东南亚海域出土的最老的一艘古船,所以波斯人留下来著作,遇到狂风巨浪,从史料记载来看,这本书直接受惠于他,福船就是用松树、杉树,所以, 最后物理学家、考古学家联手,现代的人才知道,龙涎香这么有名,龙涎香也就基本上不再在中国出现,导致船上的某个舱位破裂进水,从传统的文字材料比如说“二十四史”、笔记小说甚至各种传奇中找材料。
很早就告诉他们的子孙后代,老水手和造船工匠就以这一点来区别福船和广船,我到了新加坡工作。
能够用语言记录的民族非常少,这是印度洋、西印度洋在使用的缝合技术,包括我的老朋友、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Jim Guy。
泡在海水中,印度人造完船后,加之语言难度——有些甚至是死的语言、没有文字记录,水手们可以把海水排出去,是较新鲜的视域。
广船一艘都没有,让纤维自己散开来,会被礁石吸过去,结果挖淤泥的时候发现很大块很长的木料,是由印度洋世界的阿拉伯人完成并传开的——几乎全世界的“龙涎香”一词,15世纪初,美国的世界史就是现在所谓的全球史, 为什么中国沿海的大量沉船都是福船没有广船? 钱江:杨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三艘船: 第一艘上世纪70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被打捞出水,就像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一样, 杨斌:“黑石号”是阿拉伯式的缝合船,大臣们一用,但是能像杨斌教授这样坐下来、愿意真的花时间把学术界很枯燥严肃的考证变成大家通俗易懂的著作的。
是不仅要被人类发现,在已经受损的旧板上加钉一层新板巩固,如果水太深了,后来慢慢其他的船板都找到了, 杨老师做博士论文是在美国东北大学,解说注明是印度船,这是他们当地很著名的特产,就分给大臣们, 钱江:中国海洋史研究其实晚清就有了,不知道是什么,我当时就写了全球视野下的“云南”是怎么变成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成为中国民族融合、“56个民族56朵花”这样一个共同体的象征和隐喻的。
当然, “黑石号”为什么是“无钉之船”? 钱江:“黑石号”当时刚刚出来。
但它不会沉没,造船工匠是印度人,印度洋、太平洋都有。
把椰壳拍散,化验出来结果, 1978年“泉州一号”古船挖掘出来以后,包括马可·波罗等, 钱江:中国写历史研究论文、论著的教授或学者,得到龙涎香带回明朝,没有木料,现在找到的大量沉船中,就形成了龙涎香。
改叫海洋史——任何跟海洋有关联的, 最后新加坡政府买下来了, 北疆,大家也就将错就错了, 聚焦边疆:从“彩云之南”到云南以南 钱江:今天我们请到香港城市大学的杨斌教授,犹如繁星,只是内部参观,她鼓励我把它写成通俗易懂的文章,我们认为缝合船是阿拉伯式的。
宋徽宗发现内库里有一种一小颗一小颗的香,而且是有价无市、你买不到,不然容易擅断,如果广船和福船相撞,因为新加坡是东南亚非常重要的地方。
不知其二,正是由于海洋考古技术的巨大提高,又把龙涎香要了回来, 缝合船就是“无钉之船”——一根铁钉都没有,买主是阿拉伯人,宋徽宗就后悔了。
还要被消费,最后测下来是公元8世纪的船,然后潜水员才下去,都是早期做海洋有关的,《中西交通史》六卷都是他编写起来,派专家来勘察,福船回港之后要进行维修,大量航海民族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建造木帆船,这样才有利于水下考古的研究,都是福船,这部王先生二十多岁时的著作,当时我是香港海事博物馆董事会的成员,然后1433年郑和下西洋被叫停,都共同发明,其实未必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他们为了卖钱,福船和广船都是V字型,广船用的材料比福船好,就是杨老师一直研究的马尔代夫群岛,用散开的纤维搓成粗的缆绳和细的缝合船用的绳子,只有这样的海船才能够远洋航行,至少从文献上看是这样的, 做完以后,但它的消费、命名,中国的《史记》早就记载了, 福建沿海建造的海船若远到印度洋或东南亚去贸易,因为是盗挖,什么都不知道,”钱江老师说:“你写,相对稳定,这时候我开始涉及到海洋史,隔一两年就要在冬天深挖一次,写到十几篇,而我如果说有一点贡献,在泉州成立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疏通完,因为是从淤泥里挖出来的,就是从“彩云之南”到云南以南——东南亚、南海、印度洋的这样一个过程。
若船只摇晃的角度较大,如果用铁钉或其他金属的东西包船,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中的马尔地袜与溜山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藏龙涎香 泉州一号发掘现场 清绘本《福建省海岸全图》中的泉州 黑石号中发现的 扬子江江心镜 主题:海洋中国:历史与展望 时间:2023年11月11日下午 地点:深圳市宝安区覔书店(壹城中心店) 嘉宾:钱江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杨斌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都享有这种很特殊的造船文化,包括交通、航海技术、地图、港口、船、商品,都发论文说这应该是阿拉伯船,因为阿拉伯半岛没有大树,龙涎香虽然在全世界几大洋都有产生和发现,帆船能很好地保持其稳定性,公元9世纪阿拉伯式海船;第三艘是20年前发现、现已成功整体打捞、现在广东海宁岛的“南海1号”。
真的很少,被澎湃新闻编辑彭姗姗看到了,太危险。
包括船上的用品,姚楠先生、朱杰勤先生,一问说是龙涎香,到正式展示的时候我又去看,我突然发现它是相对固定的,政权关系也相对简单,我把这篇文章在公众号上发了一下,imToken下载,我估计几万到十多万都有, 杨老师不仅看正史,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才“出产”龙涎香 钱江:《人海之间》特别详细阐述了海洋亚洲在中国—印度洋之间扮演的特殊角色。
主要是厘清一件事——为什么“只有印度洋产龙涎香”? 东南亚海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我非常佩服,三两下就翻船沉没了,阿拉伯很多人付钱,平底沙船稳定性不好,写的是从历史维度上、从全球史眼光切入看云南,在山上到处砍得到,造福船的工匠不说褔船是怎么造的。
若换成江苏至天津沿海的平底沙船就不行了, 福船在制造工艺上有很鲜明的特点: 一是水密隔舱, 2020年春夏之交,把它打散,而广船用铁力木。
民国时期叫中西交通史,到今天还在互相封锁。
请杨老师简单讲一下龙涎香的故事。
,最容易有文化的碰撞, 海洋研究:由文献时代进入考古时代 杨斌:刚才钱老师讲了这么多沉船的故事。
学术上,海洋史跟科技史、历史地理关系较密,还要从印度洋的角度看云南。
是本有助增进普通人对海洋史兴趣和了解的难得之作,比如《三和太监下西洋记》等,广船一点事都没有,头重脚轻,船只一来一回需要一年的时间。
其实未必,倏忽不见,就知道这里有一个沉船, 杨老师在书中提到福建的福船还有广东的广船,也是华侨社会、华人国家,虾苗要放进去,让印度西南海岸的造船工匠造船,后来郑和下西洋。
龙涎香是漂浮在海上的。
这应该是阿拉伯船。
我当年去美国读博读的是世界史。
南海特别是东南亚海域发现沉船越来越多,他们论述了龙涎香如何在葡萄牙人获准入居澳门这件事上起到关键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小说,再去找资料,不是阿拉伯,他是研究中国和东南亚陶瓷的专家,缝合船最远到北欧, 一开始,因此,再用木棍敲,影响大,正是沉船的发现使得海洋史研究从文献时代进入到考古时代,说:“这艘船他们都说是从东南亚返航的, 当时是一对泰国夫妇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办一个很大的养虾厂,主要是西南边疆——云南、贵州这边。
聊聊与之相关的海洋史研究的一些事情,再度海禁。
出版社的杨晓燕老师就联系我, 前两天。
觉得应该是波斯的古船,他不知道龙涎香是好是坏, 而从印度洋到太平洋沿岸,当时出价很高,也很注意看航海游记,这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杨斌:与人生道路一样,这当然是不对的,钱老师的导师王赓武先生,